除了牙齦炎症、牙齦出血、口腔異味或口臭,牙周病的症狀還有哪些?珠海牙科醫生分享:
(四)牙周袋形成
牙周袋的形成是牙周病一大特徵性改變。牙齦因炎症刺激溝內上皮腫脹、潰瘍,溝底結合上皮不規則向根方剝離,結締組織水腫,慢性炎症細胞浸潤,大量增生的毛細血管擴張充血。牙根面暴露於牙周袋內,有牙石、菌斑覆蓋。牙周袋內牙骨質因菌斑細菌產酸及酶等化學物質的作用而發生脫礦和軟化,易發生根面頓。更有甚之,細菌及內毒素可通過牙骨質深達其下方的牙本質小管,這些改變均加重牙周組織從牙根面上剝離而成深牙周袋。袋內菌斑、軟垢、食物碎屑等毒性較大的內容物刺激加重了牙周組織炎症。
牙齒各根面牙周袋的深度不一,通常鄰面牙周袋最深,該處最易堆積菌斑,最早受到炎症的侵襲。因此,探査牙周袋就按牙齒頰(唇)、舌(齶)側之遠、中、近三點做測量記錄。牙周檢査時,應採用帶刻度的牙周探針,支點穩,力量適宜(20〜25g)壓力,即將探針輕輕插入指甲溝而不致疼痛的力量,方向不偏,與牙齒長軸方向一致。這樣才能準確反映牙周袋的真實情況。
(五) 牙槽骨吸收
牙槽骨吸收是牙周病另一大特徵性改變。牙槽骨是人體骨骼系統中代謝和改建最活躍的部分。在生理情況下,牙槽骨的吸收與再生是平衡的,故骨高度保持不變。當牙齦組織中的炎症向深部牙周組織擴展到牙槽骨附近,骨表面和骨髓腔內分化出破骨細胞和吞噬細胞,牙槽骨呈現水準狀吸收;距炎症較遠處,又有骨的修復性再生,新骨的形成可減緩牙槽骨的喪失速度。後者是牙周治療的骨質修復的生物學基礎。颌創傷是牙槽骨吸收的又一原因。由於牙周支持組織的病變,特創傷時常發生。牙齒的壓力側牙槽骨發生明顯垂直吸收。牙槽骨吸收可以用X線片來顯示。早期牙槽骨吸收,X線片上可表現為牙槽崎頂的硬骨板消失或模糊,皤頂的吸收使牙槽間隔由尖變平甚至呈火山狀的凹陷,隨之是牙槽骨高度降低。正常情況下,牙槽骨嶠頂到釉牙骨質界的距離為1〜2mm,若超過2mm可認為是牙槽骨發生吸收。X線片僅能反映牙齒近、遠中的骨質破壞情況,而頰、舌側骨板與牙齒重疊而無法清晰顯示。牙槽骨吸收的程度一般分3度:①1°吸收:牙槽骨吸收高度〈根長1/3。②11°吸收:牙槽骨吸收高度〉根長1/3;但〈根長2/3。③皿°吸收:牙槽骨吸收高度〉根長2/3。
(六) 牙齒鬆動、移位
正常情況下,牙齒有水準方向的輕微動度。引起牙齒鬆動移位的主要原因:
①牙周組織炎症,尤其是牙槽骨吸收到一定程度(>根長1/2),冠根比例失調者。
②特創傷。牙齒鬆動還可出現於妊娠期及牙周手術時,一經控制,鬆動度可下降,鬆動度可視其程度,依方向記錄3級:①一級:僅有頰(唇)舌(齶)側向動度,其範圍<lmmo②二級:除有頰(唇)舌(齶)側向動度,亦有水準方向動度,其範圍<2mm。
③三級:水平向動度>2mm或出現垂直向鬆動。
牙周疾病常常無明顯疼痛等自覺症狀,而一個或多個牙齒移位是促使患者就診的主要原因。牙周病患牙長期受炎症侵擾,牙槽骨吸收,支持組織減少,發生繼發性給創傷。全口牙齒向中線方向移位,造成開唇露齒;牙周病晚期牙齒可向任何方向移位,以緩解繼發性特創傷。
(七)牙齦退縮
牙齦退縮和牙根暴露是牙周疾病常有的表現。炎症和颌創傷使牙槽骨慢慢吸收,牙齒支持組織不斷降低,牙周組織附著喪失,牙齦明顯退縮,牙根暴露。此時為如實反映牙周組織破壞的嚴重程度,附著喪失應是齦緣到釉牙骨質界的距離與牙周袋深度之和。
推薦閱讀:
除了牙齦炎症、牙齦出血、口腔異味或口臭,牙周病的症狀還有哪些?珠海牙科醫生分享:
(四)牙周袋形成
牙周袋的形成是牙周病一大特徵性改變。牙齦因炎症刺激溝內上皮腫脹、潰瘍,溝底結合上皮不規則向根方剝離,結締組織水腫,慢性炎症細胞浸潤,大量增生的毛細血管擴張充血。牙根面暴露於牙周袋內,有牙石、菌斑覆蓋。牙周袋內牙骨質因菌斑細菌產酸及酶等化學物質的作用而發生脫礦和軟化,易發生根面頓。更有甚之,細菌及內毒素可通過牙骨質深達其下方的牙本質小管,這些改變均加重牙周組織從牙根面上剝離而成深牙周袋。袋內菌斑、軟垢、食物碎屑等毒性較大的內容物刺激加重了牙周組織炎症。
牙齒各根面牙周袋的深度不一,通常鄰面牙周袋最深,該處最易堆積菌斑,最早受到炎症的侵襲。因此,探査牙周袋就按牙齒頰(唇)、舌(齶)側之遠、中、近三點做測量記錄。牙周檢査時,應採用帶刻度的牙周探針,支點穩,力量適宜(20〜25g)壓力,即將探針輕輕插入指甲溝而不致疼痛的力量,方向不偏,與牙齒長軸方向一致。這樣才能準確反映牙周袋的真實情況。
(五) 牙槽骨吸收
牙槽骨吸收是牙周病另一大特徵性改變。牙槽骨是人體骨骼系統中代謝和改建最活躍的部分。在生理情況下,牙槽骨的吸收與再生是平衡的,故骨高度保持不變。當牙齦組織中的炎症向深部牙周組織擴展到牙槽骨附近,骨表面和骨髓腔內分化出破骨細胞和吞噬細胞,牙槽骨呈現水準狀吸收;距炎症較遠處,又有骨的修復性再生,新骨的形成可減緩牙槽骨的喪失速度。後者是牙周治療的骨質修復的生物學基礎。颌創傷是牙槽骨吸收的又一原因。由於牙周支持組織的病變,特創傷時常發生。牙齒的壓力側牙槽骨發生明顯垂直吸收。牙槽骨吸收可以用X線片來顯示。早期牙槽骨吸收,X線片上可表現為牙槽崎頂的硬骨板消失或模糊,皤頂的吸收使牙槽間隔由尖變平甚至呈火山狀的凹陷,隨之是牙槽骨高度降低。正常情況下,牙槽骨嶠頂到釉牙骨質界的距離為1〜2mm,若超過2mm可認為是牙槽骨發生吸收。X線片僅能反映牙齒近、遠中的骨質破壞情況,而頰、舌側骨板與牙齒重疊而無法清晰顯示。牙槽骨吸收的程度一般分3度:①1°吸收:牙槽骨吸收高度〈根長1/3。②11°吸收:牙槽骨吸收高度〉根長1/3;但〈根長2/3。③皿°吸收:牙槽骨吸收高度〉根長2/3。
(六) 牙齒鬆動、移位
正常情況下,牙齒有水準方向的輕微動度。引起牙齒鬆動移位的主要原因:
①牙周組織炎症,尤其是牙槽骨吸收到一定程度(>根長1/2),冠根比例失調者。
②特創傷。牙齒鬆動還可出現於妊娠期及牙周手術時,一經控制,鬆動度可下降,鬆動度可視其程度,依方向記錄3級:①一級:僅有頰(唇)舌(齶)側向動度,其範圍<lmmo②二級:除有頰(唇)舌(齶)側向動度,亦有水準方向動度,其範圍<2mm。
③三級:水平向動度>2mm或出現垂直向鬆動。
牙周疾病常常無明顯疼痛等自覺症狀,而一個或多個牙齒移位是促使患者就診的主要原因。牙周病患牙長期受炎症侵擾,牙槽骨吸收,支持組織減少,發生繼發性給創傷。全口牙齒向中線方向移位,造成開唇露齒;牙周病晚期牙齒可向任何方向移位,以緩解繼發性特創傷。
(七)牙齦退縮
牙齦退縮和牙根暴露是牙周疾病常有的表現。炎症和颌創傷使牙槽骨慢慢吸收,牙齒支持組織不斷降低,牙周組織附著喪失,牙齦明顯退縮,牙根暴露。此時為如實反映牙周組織破壞的嚴重程度,附著喪失應是齦緣到釉牙骨質界的距離與牙周袋深度之和。
推薦閱讀:
點擊「確定」,馬上聯係客服進行免費咨詢預約!
點擊「打開微信」進入微信,點右上⊕,粘貼ID,添加客服開始免費咨詢!
點擊「確定」,即可免費咨詢預約維港口腔官方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