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港口腔牙醫今天為大家分享口腔解剖知識。口腔前壁為唇,經口裂通向外界,後方為口咽。牙槽骨及上、下牙列將口腔分為兩部分:牙列與唇、頰之間為口腔前庭,牙列以內為固有口腔。
一、 口腔前庭
口腔前庭為位於唇、頰與牙列、牙齦及牙槽骨、牙弓之間的蹄鐵形潛在腔隙,在張口時和固有口腔相通;在上、下牙咬緊時,通過在其後部經翼下頜皺嬖與最後磨牙遠中面之間的空隙與固有口腔相通。口唇與頰部內面都襯有黏膜,中間為肌肉,外面為皮膚。口唇與頰黏膜移行於上、下頜骨的牙槽突上,形成牙齦。
二、 固有口腔
固有口腔亦稱口腔本部,上方以軟、硬齶為界,下方以口底為界,前方和兩側以上、下牙齒和牙齦為界,後方與口咽相鄰。固有口腔內大部分空間為舌所佔據。
三、 口腔的主要組織器官
(一) 唇
唇構成口腔的前壁,分為上唇和下唇。上、下唇脫離接觸時構成的通道稱口裂,兩側聯合處形成口角。唇組織結構由皮膚(外層)、肌肉(中層)和黏膜(內層)組成。
1. 皮膚
唇部皮膚較厚,與肌層附著緊密。唇部皮膚有豐富的汗腺、皮脂腺及毛囊,為市、癰好發部位。
2. 肌層
肌層主要為扁平成環狀或橢圓狀的口輪匝肌。手術或外傷時應將其對位縫合,以免形成較寬的瘢痕或隱裂。
3. 黏膜下層和唇腺
黏膜下層主要由疏鬆結締組織和較多纖細的彈力纖維組成。上、下唇動脈在平唇紅緣處形成冠狀的動脈環,距黏膜近而隔皮膚較遠,以手指可觸及搏動。唇部手術時可以夾住此處暫時止血。此外還有許多小黏液腺,導管阻塞時容易形成黏液囊腫。
4. 黏膜
上皮層較厚,略呈透明,有黏液腺開口,排出黏液。
(二) 頰
頰位於面部兩側,形成口腔前庭的外側壁。上界顫骨下緣,下界下頜骨下緣,後界咬肌前緣,前界唇面溝。頰的全層厚度為l〜3cm,其厚度的大小直接影響面容豐滿與否。頰的組織結構由外向內如下。
1. 皮膚
頰部皮膚較薄。
2. 皮下組織
皮下組織為疏鬆的結締組織,其內含有數目不等的脂肪。在頰肌表面和頰、咬二肌之間由一團菲薄筋膜包裹的脂肪,稱頰脂墊。其尖稱頰脂墊尖,為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的重要標誌。
3. 頰筋膜
頰筋膜位於皮下組織的深面,覆蓋於頰肌表面,在頰肌和向後的咽肌之間形成了翼下頜韌帶。
4. 頰肌
頰肌起自翼下頜韌帶及其上、下頜骨的比鄰部分,腮腺導管穿過該肌。
5. 黏膜下層
黏膜下層含有黏液腺。
6. 黏膜
在上頜第二磨牙所對應的頰黏膜上有腮腺導管的開口。在頰黏膜偏後的區域,有時可見黏膜下有顆粒狀黃色斑點,稱為皮脂腺迷路或迷脂症。
(三) 齶
齶分為前2/3的硬齶及後1/3的軟齶兩部分:硬齶在齶前部有骨質部分;軟齶在齶後部有肌肉可活動部分。軟齶後緣正中突出部為懸雍垂。齶參與發音、言語及吞咽等活動。齶表面有如下標誌。
1. 齶中縫
齶黏膜的正中線上有一很明顯的黏膜縫,叫齶中縫。
2. 切牙乳頭
切牙乳頭為位於兩中切牙後面、齶中縫上的黏膜突起,其內為切牙孔,鼻齶神經、血管由此穿出向兩側分佈於硬齶前1/3。切牙乳頭是鼻齶神經局部麻醉的表面標誌。
3. 硬齶皺裝
硬齶皺聚位於切牙乳頭兩旁,為多條不規則的波浪形軟組織橫幡。兒童或者青壯年時期比較明顯,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平緩。硬齶皺賤有輔助發音的功能。
4. 齶大孔
齶大孔位於硬齶後緣前方約0.5cm處,上頜第三磨牙齶側,約相當於齶中縫至齦緣之外、中1/3處。此處黏膜稍凹陷,其深面為齶大孔,齶前神經及齶大血管經此孔向前分佈於硬齶後2/30此凹陷為齶大孔麻醉的表面標誌。
5. 上頜硬區
上頜硬區在上頜硬齶中央部分,黏膜薄且缺乏彈性。在硬區前部有時可出現不同程度的骨質隆起,稱上頜隆突。
6. 齶小凹
齶小凹為位於軟、硬齶交界處齶中縫兩旁的小孔,是齶部許多小唾液腺的開口。有些人沒有齶小凹。
(四) 舌
舌分為舌體和舌根兩部分。前2/3為舌體,活動度大;後1/3為舌根,活動度小,參與咽前壁的構成。其前端為舌尖,上面為舌背,下麵為舌腹。舌背黏膜粗糙,與舌肌緊密相連。舌體和舌根之間以人字形溝為界。界溝的中點後面有一凹陷,為甲狀舌管遺留下來的殘跡,稱為舌盲孔。
舌是由橫紋肌組成的肌性器官。肌纖維呈縱橫、上下等方向排列,因此舌能進行前伸、後縮、捲曲等多方向運動。舌前2/3遍佈乳頭,分下列4種:絲狀乳頭數目最多,但體積甚小,呈天鵝絨狀,布於舌體上面,司一般感覺。菌狀乳頭數目較少,色紅,分散於絲狀乳頭之間而稍大,有味蕾,司味覺。輪廓乳頭一般為7~9個,體積最大,排列於界溝前方,乳頭周圍有深溝環繞,溝內有味蕾,司味覺。葉狀乳頭為5〜8條並列皺嬖,位於舌側緣後部,含味蕾.司味覺。舌的感覺神經舌體部為舌神經,舌根部為舌咽神經。舌的運動為舌下神經所支配。舌的味覺神經為面神經的鼓索支,該支加入舌神經,分佈於舌背黏膜。
(五) 口底
口底又稱舌腹面或舌下麵。黏膜薄而光滑,在中線處形成舌系帶。舌系帶過短或附麗過前時,常造成語言、咀嚼障礙,需手術治療。舌系帶兩側各有一條黏膜皺聚,稱舌下肉阜,為頜下腺導管和部分舌下腺導管的開口。
(六) 牙列或牙弓
上、下頜牙分別在上、下頜牙槽骨上排列成連續的弓形,構成上、下牙列或牙弓。按照構成牙列的牙齒不同,分為恒牙列、乳牙列和混合牙列3種。恒牙列全部由恒牙組成,一般為尖圓型、橢圓型或方圓型。乳牙列全部由乳牙組成,形態近似半圓形。混合牙列中既有恒牙,也有乳牙。
推薦閱讀:
維港口腔牙醫今天為大家分享口腔解剖知識。口腔前壁為唇,經口裂通向外界,後方為口咽。牙槽骨及上、下牙列將口腔分為兩部分:牙列與唇、頰之間為口腔前庭,牙列以內為固有口腔。
一、 口腔前庭
口腔前庭為位於唇、頰與牙列、牙齦及牙槽骨、牙弓之間的蹄鐵形潛在腔隙,在張口時和固有口腔相通;在上、下牙咬緊時,通過在其後部經翼下頜皺嬖與最後磨牙遠中面之間的空隙與固有口腔相通。口唇與頰部內面都襯有黏膜,中間為肌肉,外面為皮膚。口唇與頰黏膜移行於上、下頜骨的牙槽突上,形成牙齦。
二、 固有口腔
固有口腔亦稱口腔本部,上方以軟、硬齶為界,下方以口底為界,前方和兩側以上、下牙齒和牙齦為界,後方與口咽相鄰。固有口腔內大部分空間為舌所佔據。
三、 口腔的主要組織器官
(一) 唇
唇構成口腔的前壁,分為上唇和下唇。上、下唇脫離接觸時構成的通道稱口裂,兩側聯合處形成口角。唇組織結構由皮膚(外層)、肌肉(中層)和黏膜(內層)組成。
1. 皮膚
唇部皮膚較厚,與肌層附著緊密。唇部皮膚有豐富的汗腺、皮脂腺及毛囊,為市、癰好發部位。
2. 肌層
肌層主要為扁平成環狀或橢圓狀的口輪匝肌。手術或外傷時應將其對位縫合,以免形成較寬的瘢痕或隱裂。
3. 黏膜下層和唇腺
黏膜下層主要由疏鬆結締組織和較多纖細的彈力纖維組成。上、下唇動脈在平唇紅緣處形成冠狀的動脈環,距黏膜近而隔皮膚較遠,以手指可觸及搏動。唇部手術時可以夾住此處暫時止血。此外還有許多小黏液腺,導管阻塞時容易形成黏液囊腫。
4. 黏膜
上皮層較厚,略呈透明,有黏液腺開口,排出黏液。
(二) 頰
頰位於面部兩側,形成口腔前庭的外側壁。上界顫骨下緣,下界下頜骨下緣,後界咬肌前緣,前界唇面溝。頰的全層厚度為l〜3cm,其厚度的大小直接影響面容豐滿與否。頰的組織結構由外向內如下。
1. 皮膚
頰部皮膚較薄。
2. 皮下組織
皮下組織為疏鬆的結締組織,其內含有數目不等的脂肪。在頰肌表面和頰、咬二肌之間由一團菲薄筋膜包裹的脂肪,稱頰脂墊。其尖稱頰脂墊尖,為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的重要標誌。
3. 頰筋膜
頰筋膜位於皮下組織的深面,覆蓋於頰肌表面,在頰肌和向後的咽肌之間形成了翼下頜韌帶。
4. 頰肌
頰肌起自翼下頜韌帶及其上、下頜骨的比鄰部分,腮腺導管穿過該肌。
5. 黏膜下層
黏膜下層含有黏液腺。
6. 黏膜
在上頜第二磨牙所對應的頰黏膜上有腮腺導管的開口。在頰黏膜偏後的區域,有時可見黏膜下有顆粒狀黃色斑點,稱為皮脂腺迷路或迷脂症。
(三) 齶
齶分為前2/3的硬齶及後1/3的軟齶兩部分:硬齶在齶前部有骨質部分;軟齶在齶後部有肌肉可活動部分。軟齶後緣正中突出部為懸雍垂。齶參與發音、言語及吞咽等活動。齶表面有如下標誌。
1. 齶中縫
齶黏膜的正中線上有一很明顯的黏膜縫,叫齶中縫。
2. 切牙乳頭
切牙乳頭為位於兩中切牙後面、齶中縫上的黏膜突起,其內為切牙孔,鼻齶神經、血管由此穿出向兩側分佈於硬齶前1/3。切牙乳頭是鼻齶神經局部麻醉的表面標誌。
3. 硬齶皺裝
硬齶皺聚位於切牙乳頭兩旁,為多條不規則的波浪形軟組織橫幡。兒童或者青壯年時期比較明顯,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平緩。硬齶皺賤有輔助發音的功能。
4. 齶大孔
齶大孔位於硬齶後緣前方約0.5cm處,上頜第三磨牙齶側,約相當於齶中縫至齦緣之外、中1/3處。此處黏膜稍凹陷,其深面為齶大孔,齶前神經及齶大血管經此孔向前分佈於硬齶後2/30此凹陷為齶大孔麻醉的表面標誌。
5. 上頜硬區
上頜硬區在上頜硬齶中央部分,黏膜薄且缺乏彈性。在硬區前部有時可出現不同程度的骨質隆起,稱上頜隆突。
6. 齶小凹
齶小凹為位於軟、硬齶交界處齶中縫兩旁的小孔,是齶部許多小唾液腺的開口。有些人沒有齶小凹。
(四) 舌
舌分為舌體和舌根兩部分。前2/3為舌體,活動度大;後1/3為舌根,活動度小,參與咽前壁的構成。其前端為舌尖,上面為舌背,下麵為舌腹。舌背黏膜粗糙,與舌肌緊密相連。舌體和舌根之間以人字形溝為界。界溝的中點後面有一凹陷,為甲狀舌管遺留下來的殘跡,稱為舌盲孔。
舌是由橫紋肌組成的肌性器官。肌纖維呈縱橫、上下等方向排列,因此舌能進行前伸、後縮、捲曲等多方向運動。舌前2/3遍佈乳頭,分下列4種:絲狀乳頭數目最多,但體積甚小,呈天鵝絨狀,布於舌體上面,司一般感覺。菌狀乳頭數目較少,色紅,分散於絲狀乳頭之間而稍大,有味蕾,司味覺。輪廓乳頭一般為7~9個,體積最大,排列於界溝前方,乳頭周圍有深溝環繞,溝內有味蕾,司味覺。葉狀乳頭為5〜8條並列皺嬖,位於舌側緣後部,含味蕾.司味覺。舌的感覺神經舌體部為舌神經,舌根部為舌咽神經。舌的運動為舌下神經所支配。舌的味覺神經為面神經的鼓索支,該支加入舌神經,分佈於舌背黏膜。
(五) 口底
口底又稱舌腹面或舌下麵。黏膜薄而光滑,在中線處形成舌系帶。舌系帶過短或附麗過前時,常造成語言、咀嚼障礙,需手術治療。舌系帶兩側各有一條黏膜皺聚,稱舌下肉阜,為頜下腺導管和部分舌下腺導管的開口。
(六) 牙列或牙弓
上、下頜牙分別在上、下頜牙槽骨上排列成連續的弓形,構成上、下牙列或牙弓。按照構成牙列的牙齒不同,分為恒牙列、乳牙列和混合牙列3種。恒牙列全部由恒牙組成,一般為尖圓型、橢圓型或方圓型。乳牙列全部由乳牙組成,形態近似半圓形。混合牙列中既有恒牙,也有乳牙。
推薦閱讀:
點擊「確定」,馬上聯係客服進行免費咨詢預約!
點擊「打開微信」進入微信,點右上⊕,粘貼ID,添加客服開始免費咨詢!
點擊「確定」,即可免費咨詢預約維港口腔官方客服!